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黄连10g,栀子(姜制)80g,连翘80g,蔓荆子(炒)80g,防风40g,荆芥穗80g,白芷80g,黄芩80g,菊花160g,薄荷40g,酒大黄320g,黄柏(酒炒)40g,桔梗80g,川芎40g,石膏40g,旋覆花20g,甘草40g。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
主治 | 用于上焦风热,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50-17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6g。每次1-2丸,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忌食辛辣食物;孕妇慎用;脾胃虚寒者禁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感染,解热,镇静,降压等作用。 1.抗感染: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防风、白芷、菊花、大黄对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有抑制作用。 2.解热镇静:黄连、黄芩、黄柏、防风、连翘、石膏有不同程度的解热镇静作用。 3.降压:黄连、黄芩、黄柏都有降压作用,薄荷能扩张皮肤血管。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切碎,取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甲醇(1:10O)的混合溶液10ml,称定重量,置50℃水浴中加热15分钟,放冷,超声处理3O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离心,精密吸取上清液2ml,加到碱性氧化铝4g(100-200目,105℃活化1小时)中,拌匀,干燥后,加至碱性氧化铝柱(100-200目,105℃活化1小时)上,用甲醇5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2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2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水(20:10:5:5:1)为展开剂,氨蒸气饱和,展开,取出,晾干,照薄层色谱法进行荧光扫描,激发波长λ=366nm,测量供试品与对照品荧光强度的积分值,计算,即得。本品每丸含黄连、黄柏以盐酸小檗碱(C20H18ClNO4)计,不得少于0.60mg。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芳香,味苦。重金属取本品5丸,切碎,过二号筛,取1.0g,称定重量,照炽灼残渣检查法炽灼至完全灰化。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五。砷盐取本品5丸,切碎,过二号筛,取1.0g,称定重量。加无砷氢氧化钙1g,加少量水,搅匀,烘干,用小火缓缓炽灼至炭化,再在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同时作空白,留做标准砷斑用),放冷,加盐酸7ml使溶解,再加水21ml,依法测定。含砷量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其他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取本品4g,研细,加醋酸乙酯25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12:8: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