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黄连(吴茱萸制)800g,木香200g。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操湿,行气止痛。 |
主治 | 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次3-6g,日2-3次口服;小儿酌减。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8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适量,加热回流提取至提取液无色,将提取液(必要时浓缩)移至50ml量瓶中,用盐酸-甲醇(1:10O)的混合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柱色谱法试验,精密量取5ml,置中性氧化铝柱(5g,内径约0.9cm,湿法装柱,用乙醇30ml预洗)上,用乙醇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置5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50ml量瓶中,用0.05mol/L硫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在345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盐酸小檗碱(C20H18CINO4)的吸收系数(E1%1cm)为728计算,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每1g含总生物碱以盐酸小檗碱(C20H18CINO4)计,不得少于56mg。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菊糖块不规则,有时可见微细放射状纹理,加热后溶解;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0μm。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 (2)取本品约60mg,研细,加甲醇5ml,置水浴中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补加甲醇使成5ml,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50m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2g,研细,加乙醚15ml,放置2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醋酸乙酯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4g,加乙醚1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丙酮(10: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5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至蓝紫色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