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膏剂
|
药物组成 |
生川乌80g,生草乌40g,羌活20g,独活20g,青风藤30g,香加皮30g,防风30g,铁丝威灵仙30g,苍术20g,蛇床子20g,麻黄30g,高良姜9g,小茴香20g,宫桂10g,当归20g,赤芍30g,木瓜30g,苏木30g,大黄30g,油松节30g,续断40g,川芎30g,白芷30g,乳香34g,没药34g,冰片17g,樟脑34g,丁香17g,肉桂11g。
|
加减 |
|
功效 |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
|
主治 |
用于风寒湿邪、气滞血瘀引起的四肢麻木,腰腿疼痛.筋脉拘
挛,跌打损伤,闪腰岔气,脘腹冷痛,行经腹痛,湿寒带下,积聚痞块。
|
制备方法 |
乳香、没药、丁香、肉桂分别粉碎成粉末,与樟脑、冰片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生川乌等23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3495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1040-114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加入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兽皮或布上,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张净重12g、15g、24g、30g。外用,用生姜擦净患处皮肤,将膏药加温软化,贴于患处或穴位。
|
用药禁忌 |
孕妇忌贴腰部和腹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摊于兽皮或布上的黑膏药。应符合膏药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