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吉卫药字(1988) 22号。 |
剂型 | 注射剂 |
药物组成 | 五倍子、明矾。 |
加减 | |
功效 | 消赘去肿,收敛固脱。 |
主治 | 内痔,直肠脱垂,耳鼻喉科多种疾病,耳廊假性囊肿,慢性鼻炎,血管瘤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支10ml,用法根据临床用途来决定。 |
用药禁忌 |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术后卧床休息 2-3日,剂量不宜过大。 |
不良反应 | 1.感染出血:局部感染和出血多见于注射后2-3日,发生率约2%。2. 疼痛和水肿:疼痛和水肿同时发生,注射后肛门轻度肿胀6-12小时自行消失。3.继发手术后肛门狭窄:用于各期内痔,发生肛门狭窄约占0.8%,在内痔注射术后20日,由于消痔灵的硬化萎缩作用而导致直肠粘膜粘连收缩失去弹性,会出现排便困难。个别特异性体质病人出现快递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于抗过敏药救治。 |
临床应用 | 治疗痔疮304例中,男222例,女82例;早期内痔91例,中期内痔75例,晚期内痔26例,静脉曲张型混合痔112例。结果:痊愈(便血、脱肛消失,肛门镜下痔核萎缩、消失或仅有原痔核1/3以下,指诊呈硬结或无)238例;好转(便血、脱肛消失或明显减轻,肛镜下见痔核有萎缩,大部分痔核已愈)6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8.68%。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致炎,抑菌,致痛等作用。 1.致炎作用:消痔灵注射液对大鼠后足掌有明显的致炎作用。注射1小时以后,可见表皮水肿,皮下组织中有中性白细胞浸润的急性炎症表现。3-7小时后出现局部血管的急性炎症改变,主要是小动脉、小静脉有炎症细胞浸润,24小时后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及动、静脉血栓形成,3周左右则完全纤维化。消痔灵注射液能引起小鼠腹腔渗出性炎症、另外,其各成分均能使大鼠组织产生增殖性炎症。 2.抑菌作用:消痔灵注射液用倾注法和试管法测定对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致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消痔灵注射液、8%明矾液和酸化的注射用水(pH=3.0,剂量为0.1ml/10g体重),以小鼠扭体运动作为疼痛的指标,记录给药后10分钟内小鼠扭体运动的次数。结果表明,对照组为1.8±0.9次,消痔灵组为6.2±1.2次,8%的明矾液组为15.4±2.1次,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小鼠注药后的疼痛感,消痔灵注射液组明显轻于8%明矾组。 |
毒性试验 | 急性及亚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7.8±0.6ml/kg,小鼠皮下注射2和8ml/kg,连续14日未见异常。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