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粤卫药准字(1985)01-195号。 |
剂型 | 胶囊 |
药物组成 | 茵陈、黄芩、广金钱草、大黄、溪黄草、柴胡、枳壳等。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 |
主治 | 肝胆湿热,右胁胀痛之症。用于治疗胆石症,胆囊炎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瓶50或100粒,铝塑包装一盒48粒。成人每次4-6粒(年老体弱者可在开始服药第1、2日暂按每次3粒),日3次口服,10日为1疗程。若服药期间结石已排出即可停药。 |
用药禁忌 | 1.孕妇忌用,严重消化性溃疡、心脏病及重症肌无力患者不宜服用。2.要认真分析影响结石排出的因素,注意选择恰当的适应症。胆石较大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3.若因泻下太过,出现脱水现象,可遵医嘱进行补液等处理,一般经3-4日病人对腹泻即可适应。 |
不良反应 | 大鼠或小鼠实验中可见动物体重减轻。临床服用后因有泻下作用,病人出现大便稀溏或腹泻次数增多,甚至腰酸乏力,口干。严重时可出现脱水。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利胆和泻下等作用。 1.利胆:应用大鼠输胆管胆汁引流法,胃内给药后观察30-40分钟,可见胆汁流量明显增加。方中茵陈煎剂及其醇提物均能促进大鼠胆汁分泌,水浸液及浓缩液对急性胆囊插管及慢性胆囊瘘管犬均有明显利胆作用.黄芩煎剂和乙醇提取液可使犬、兔的胆汁排泄量增加。大黄、广金钱草、柴胡等均有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此外柴胡还可使胆道括约肌松弛。 2.泻下:本品灌胃可使小鼠和大鼠排便稀烂,停药后泻下作用消失。其泻下作用有利于排出胆石和清利湿热。 |
毒性试验 | 急性毒性:小鼠以成人剂量的120倍灌胃给药,连续7日,和60倍灌胃连续14日,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未能测得LD50。皮下注射LD50 7563±1394mg/kg。腹腔注射LD50 1402±135mg/kg。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