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宋·《鸡峰普济方》。《福建省药品标准》(1977年)。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百部、五味子、干姜、紫菀、升麻、甘草。 |
加减 | |
功效 | 润肺止咳。 |
主治 | 久新咳嗽,痰液稠粘。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梧桐子大,每次2-3丸,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服用过量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应立即人工呼吸或给氧,注射山梗菜碱或尼可剥米等呼吸兴奋剂及静滴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此外,肺结核患者,舌质红,咳嗽带血者,以及感冒时表证未除者,均应忌服。 |
不良反应 | 偶见胸部有灼热感,口鼻咽喉发干,上腹不适,腹泄等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可自行消退或停药自愈。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镇咳,祛痰,抗菌,解热和镇静等作用。 1.镇咳、祛痰:百部、五味子、紫菀均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作用。 2. 抗菌:百部、五味子对多种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百部尚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3.解热:姜及其有效成分(姜烯酚、姜酚)对人工发热有降温作用。 4.镇静:五味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