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元·《十药神书》。《安徽省药品标准)(1975年)。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大蓟、小蓟、棕菩皮、牡丹皮、大黄。茅根、侧柏叶、茜草、栀子、荷叶。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
主治 |
血热妄行之呕血、吐血、咯血、衄血、崩漏等各种出血症。主要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眼前房出血、支气管扩张咯血、消化道溃疡出血、妇女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鼻衄、尿血及其他一切原因不明之出血症。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粉剂:成人每次9g,日2次口服;亦可用于外治法如吹鼻止衄,刀伤止血。丸剂:每次3-9g。日1-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1.本方为治标之法,不宜多服久服,血止后应审其病因随症调理。2.若出血属于虚寒者忌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止血作用。祖国医学认为十灰散(丸)中的组成均为凉血、止血之品,大葡、小蓟、荷叶、茜草、侧柏叶、白茅根功能凉血止血;棕榈收涩止血;栀子能清肝泻火,凉血止血;大黄能导热下行以助于止血;丹皮配大黄凉血祛瘀,诸药炒炭存药性可加强收涩止血作用。现代医学对十灰丸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其中钙含量很高,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起极重要作用,能促进血液凝固。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