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鲁卫药字(1985)67号。 |
剂型 | 颗粒剂 |
药物组成 | 元胡、香附、丹参、月季花、桂枝等. |
加减 | |
功效 | 活血祛瘀,理气通络,温经散寒,解痉止痛。 |
主治 | 气滞血瘀,寒凝血滞所致的原发性痛经。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颗粒剂:每盒10包,月经来潮前5日开始隔日服,每次1-2包,日2次,经期开始后连服2日或遵医嘱,2-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
用药禁忌 | 忌生冷食物。 |
不良反应 | 临床偶见有恶心或呕吐、经血过多症状,但仍可坚持服药,减量后症状则减轻。呕吐可能是药物对胃刺激有关。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镇痛,调节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障碍,扩张血管平滑肌,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等作用。 1.镇痛:痛经灵是通过抑制PGF2α的活性对子宫肌的强烈收缩与以下各项药物效应而起到镇痛与治疗作用。(1)对PGF2α与催产素所致的存活大鼠子宫强烈收缩而呈现的腹部疼痛状痛经模型,实验证明,痛经灵在以上两药的作用下,对子宫强烈收缩所致之疼痛均有显著的抑制缓解作用。(2)以PGF2α及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离体子宫呈痉挛性收缩的实验证明,痛经灵对离休子宫正常运动有部分抑制作用。对由PGF2α与垂体后叶素所致的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均有明显的拮抗与阻断作用。(3)用小鼠以酒石酸锑钾扭体法实验表明,痛经灵0.3g/20g体重灌胃后,在15分钟、30分钟内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调节血液流变学;(1)对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仿李氏球形瓶旋转法。实验结果,给水组粘附率为41.89%,给药组为20.25%,其抑制率为51.66%。表明痛经灵有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性的作用。(2)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仿Born比浊法。家兔腹腔内给水与痛经灵各2.4g/kg,实验证明,痛经灵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为21.15%,给水组为55.27%,抑制率为61.73%,表明痛经灵有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3)对血小板的解聚作用:在高浓度诱导剂ADP作用血小板后、使之发生不可逆性集聚的状态下,痛经灵能迅速使大部分白色血小板聚集混悬物解聚与分散,其解聚率为60.18%。(4)调节血液流变性:给痛经灵前、后家兔自身比较实验观察,给药后其全血比粘度(高、低切变)、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均有明显降低,血液沉降率有明显升高,说明痛经灵对改善血液流变性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3.改善微循环障碍:在正常组、生理盐水组与痛经组雌性大鼠肠微循环实验中证明,痛经灵有非常显著的改善由PGF2α所致的微循环障碍,能在2.83-4.97分钟内使已停滞并形成小血栓的微动脉及挤积而膨胀的微静脉的血流迅速解滞,血流畅通恢复常态,且较正常流速明显增快,同时还可促使多数原未开放之微血管床进一步开放。 4.扩张血管平滑肌,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血流量:(1)对离体兔耳动脉于正常灌流量后,再注入痛经灵0.49/0.2ml,灌流量立即增加,前、后相比,增长率为98%。(2)以垂体后叶素0.5u/0.2ml或去甲肾上腺素2μg/0.2ml注入灌流液内行离体兔耳灌流,两药均能促使血管呈痉挛性收缩,灌流量显著减低,立即给痛经灵 0.4g/0.2ml后,其灌流量又呈显著增加,增加率分别为156%与192%。同时先给痛经灵使血管灌流量明显增加后,再给垂体后叶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其增加的灌流量并未因上述西药作用而受影响。实验表明,痛经灵有明显的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与缓解血管痉挛,促进血流量增加的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