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余元·《医学发明》。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当归、花粉、炮山甲、红花、桃仁、大黄、甘草。 |
加减 | |
功效 | 流肝通络,活血祛瘀。 |
主治 | 瘀血阻络、热毒炽盛,肝气郁结所致疾病。主要用于治疗瘀毒湿热所致肝脏肿,肝瘀血阻胁痛,非化脓性助软骨炎,慢性肾炎以及跌打损伤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妇女月经期禁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胸胁挫伤:用本方加减:柴胡20g;花粉10g,当归20g,山甲10g,桃仁10g,红花20g,大黄15g,甘草10g。痛剧者加土虫、乳香、没药、三七末;咳嗽者加桔梗、杏仁、半夏;胸闷者加枳壳、瓜蒌。陈皮。配合外用药物,胸胁痛剧者,用双柏散蜂蜜调膏外敷伤处,2日1次。治疗胸胁挫伤50例,男37例,女13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日,最长5日;病变部位:左侧29例,右侧21例。疗效标准:痊愈:自觉症状消失,胸胁无压痛;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胸胁压痛不明显,咳嗽有轻微痛感;好转:自觉症状减轻,局部压痛轻;无效:胸胁疼痛无明显改变者。结果:治愈42例,占84%;显效7例,占14%;好转1例,占2%。 2.助软骨炎:用本方加减;柴胡15g,天花粉、当归、桃仁各9g,红花、甘草、炮山甲各6g,酒大黄30g。日1剂水煎服。治疗肋软骨炎100例,病程15日至3.5年,平均65日。结果:治愈(局部疼痛、压痛及隆起均消失)72例;有效(疼痛缓解,无压痛,隆起缩小1/2以上)28例;总有效率为100%。 3.肝脏肿:用本方加减:柴胡、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后下)、桃仁各10g,瓜蒌根15g,甘草6g。日1剂水煎服。治疗肝脓肿38例中,男35例,女3例;年龄16-64岁;病程6日至5年。阿米巴性肝脓肿8例,细菌性肝脓肿13例,混合性肝脓肿17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痊愈:超声波复查脓腔液平消失,体温、白细胞恢复正常,右上腹(肝区)及右下胸胁刺痛或胀痛,肝肿大、恶寒发热、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消除;基本痊愈:超声波查液平明显缩小,体温、白细胞恢复正常,上述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超声波复查脓腔缩小(有2例未缩小),体温正常,白细胞下降,上述;临床主要症状好转。结果:痊愈14例(37%),基本痊愈17例(45%),好转7例(18%),总有效率为100%。治疗时间为13-145日,平均34.7日。 |
药理作用 | 本方单味药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镇痛、解痉以及增加冠脉流量等药理作用。 1.抗菌抗炎:(1)方中柴胡对炎症渗出和增殖反应有抑制作用;(2)大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穿山甲有升高白细胞作用;当归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 2.解热:方中柴胡、大黄有清热解痉作用。 3.镇痛解痉:方中柴胡、大黄、甘草、红花有解痉作用。柴胡有镇痛作用。 4.改善血液循环:当归、桃仁、穿山甲。红花有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