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明·《景岳全书》。由四逆散衍化而来。《辽宁省药品标准》(1982年)。 |
剂型 | 丸剂;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陈皮、川芎、枳实、芍药、香附、甘草。 |
加减 | |
功效 | 调气疏肝,解郁散结。 |
主治 | 肝气郁滞,胁肋疼痛或纳少腹胀,经前痛经等。用于治疗乙型肝炎,驱蛔虫胸胁内伤,术后粘连,经前综合征,男性不射精症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汤剂:日1剂水煎服。水泛丸:每次6-9g,日3次空腹服。 |
用药禁忌 | 服药过程中如出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阴虚证,则应停服。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慢性胆囊炎:应用本方加减:柴胡20g,白芍20g,青陈皮20g,枳壳10g,川芎10g,香附10g,甘草10g,郁金10g,元胡10g,厚朴6g,金钱草40g,茵陈30g。水煎服,每次300ml,每日2次,15日为1疗程。治疗慢性胆囊炎30例,结果:疼痛消失,无阳性体征,B超检查胆囊恢复正常为治愈,共25例;疼痛明显减轻,体征不明显,B超胆囊明显改善为好转,共5例;症状、体征及B超均无变化为无效,全部有效。 2.胆道感染、胆石症:应用本方加减:金钱草30g,柴胡9g,杭白芍12g,郁金15g,炒枳壳12g,鸡内金10g,生山楂15g,生大黄12g(后下),醋香附12g,青皮10g,陈皮10g,黄芩15g,炙甘草6g。早、晚空腹温服,1日1剂,2个月为1疗程。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病116例,男34例,女82例;年龄30岁以下2例,30-39岁12例,40-49岁28例,50-59岁52例,60-69岁17例,70岁以上5例;病程1年以内36例,1-2年24例,2-3年20例,3-5年15例,5年以上21例。结果: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石全部排出,或胆道病理改变有明显改善)27例;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结石部分排出,胆道病理改变有所改善)68例;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但结石未排出或胆道病理改变无明显改善)16例;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善或有加重)5例。 3.顽固性失眠:应用本方:柴胡15g,香附15g,白芍20g,川芎12g,枳壳12g,甘草6g。血瘀者加赤芍、丹参;肝火盛者加菊花、栀子;挟痰湿者加胆星、石菖蒲;心神不安者加炒枣仁、夜交藤、茯神。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10日为1疗程。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16-62岁;病程在35日至10年。疗效标准:治愈:服药1-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睡眠正常;好转:服药2个疗程,临床症状基本缓解;无效:服药2个疗程,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结果:治愈26例,占86.7%;好转3例,占1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 4.更年期综合征:应用本方,若肝气郁结型,合颠倒木金散加减:柴胡、枳壳、香附、木香、川芎、芍药、甘草、郁金;若郁兼虚火型,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柴胡、枳壳、香附、川芎、芍药、甘草、熟地、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水煎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62例,年龄42-54岁,平均年龄48.6岁。证属肝气郁结型54例,占87%;肝郁兼虚火型8例,占13%。所诊病例均为因临床自觉症状较重,怀疑为其它疾病而到西医院经过相应检查否认有器质性病变。结果:肝气郁结型的治疗,其疗程最短为3日,最长者为7日,平均为5日;郁兼虚火型的治疗,其疗程最短者为7日,最长者为25日,平均为14日。两个类型的病例用药后均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5.男性乳房发育症:应用本方加减:柴胡10g,白芍10g,枳壳10g,川芎6g,炙甘草10g,香附10g,陈皮6g,黄药子10g,白药子10g,生牡蛎15g,法半夏10g,枸杞子15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20例,年龄11-69岁;单侧乳房肿大16例,双侧肿大4例;乳房肿块最大的为4×4×0.7cm,最小为1.5×1.5×0.8cm。结果:经30-240日治疗,痊愈(乳房疼痛及肿块消失)15例,好转(乳房痛减、肿块缩小)3例,无效2例。 6.睾丸炎:应用本方加减:柴胡9g,黄芩9g,枳壳9g。白芍12g,乌药10g,桃仁10g,小茴香10g,橘核10g,败酱草10g,炙甘草6g。水煎,分2次服。伴恶寒发热者加防风、荆芥;疼痛喜暖者加吴萸、干姜、附片;疼痛喜冷,局部红肿,热毒盛者加银花、蒲公英;湿热重加龙胆草、黄柏、木通;疼痛下坠较显者加升麻、黄芪;伴腰酸者加杜仲、胡芦巴;便秘者加大黄、芒硝;日久不愈,睾丸坚硬,瘀血盛者加昆布、三棱。7日为1疗程。治疗睾丸炎37例,年龄10-60岁;病程几天至1年。疗效标准:睾丸红肿坠胀消失,疼痛缓解,睾丸质地变软,活动自如为治愈;睾丸肿胀明显缩小,疼痛减轻,活动无明显障碍为好转;睾丸肿胀依然,质地坚硬为无效。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愈32例,占86.48%;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39%。 7.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应用本方加味:柴胡24g,白芍30g,香附12g,川芎9g,炒枳壳15g,炙甘草15g,丹参30g,杞子9g,制首乌15g,滑石30g,泽泻12g,琥珀3g(冲)。黄斑水肿明显加茯苓24g,车前子(包)15g,猪苓15g;渗出明显加郁金15g,丹皮9g,栀子9g;后期视力提高加党参15g,炒白术12g。治疗中心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42例45只眼,男31例,女11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46岁;病程最短15日,最长60日。结果:最短21日,最长52日,平均32日。治愈38只眼,基本治愈3眼,有效4眼,总有效率100%。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增加肝脑血流,增加心搏出量,保肝利胆。 1.增加脑、肝血流,增加心搏量:对家兔脑、肝阻抗血流图实验表明:给予柴胡疏肝散后即刻、5分钟、10分钟,脑阻抗血流图收缩波波幅显著增加;即刻及15分钟、20分钟肝阻抗血流图收缩波幅也显著增高。心阻抗微分图C波振幅显著升高。提示该方可使脑血管充盈度增加,搏动性血液供应增加,有利于改善脑循环,增强肝脏血液循环强度,增加肝动脉血流量。另外,心阻抗微分图提示,柴胡疏肝散能改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量。 2.其他:本方中柴胡、香附均有镇痛抗炎作用,柴胡、甘草对CCI4所致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柴胡尚能促进胆内固体物排出,增加胆汁分泌量。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