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广东省名老中医梁乃津主任医师经验方。粤卫药准字(85) AII-149号。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郁金、田七、白芍、元胡等。 |
加减 | |
功效 | 行气止痛,疏肝和胃,祛瘀生新。 |
主治 | 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及月经痛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丸:每次1-2瓶(每瓶5g),日2-3次痛时服。 |
用药禁忌 |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服。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痛症521例,治疗组481例中,男222例,女259例;对照组(用普鲁本辛15-30mg,痛时服)40例中,男18例,女22例。治疗组20-39岁231例(48%),对照组20-39岁21例(52.5%)。两组年龄分布近似。疗效标准:显效:15分钟内疼痛各证开始减轻.30分钟内明显减轻,1小时内各症基本消失;或由三级疼痛转变为一级、二级,一级疼痛转为症状消失。有效:30分钟内各症开始减轻,1小时内各症明显减轻,或由原来的程度减轻一级。无效:1小时内疼痛各症无缓解者。结果:治疗组481例中,显效272例(56.55%),有效160例(32.26%),无效49例(10.19%),总有效率为89.81%。对照组40例中,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0%。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对内脏器官(如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的解痉止痛作用。 1.抑制十二指肠节律性活动:离体麦氏浴皿法,2×10-2g/ml的金佛止痛液,对离体豚鼠、兔的肠管平滑肌收缩幅度能明显减少,并很快出现抑制现象,表明金佛止痛液对肠管平滑节律性活动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对抗乙酰胆碱作用:离体麦氏浴皿法,浓度为3×10-2g/ml的金佛止痛液可使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肠管平滑肌强直性收缩立即松弛,张力下降,恢复原来水平,再加乙酰胆碱未出现收缩现象,其作用与阿托品类似。 3.对胃底肌条的影响:离体麦氏浴皿法,浓度为2×10-2g/ml的金佛止痛液对浓度为3×10-2g/ml的乙酰胆碱引起的胃平滑肌强直性收缩有拮抗作用。 4.抑制子宫节律性活动:离体麦氏浴皿法,浓度2×10-2m/ml金佛止痛液可使子宫正常收缩幅度减少,张力下降,产生抑制现象。表明金佛止痛液对子宫节律性活动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5.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子宫收缩:离体麦氏浴皿法,浓度为2×10-2g/ml的金佛止痛液可使浓度为 2×1O-3单位/ml的垂体后叶素引起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强直性收缩立即松弛,张力下降,恢复原来水平,再加垂体后叶素未发现收缩现象。 |
毒性试验 | 小鼠口服金佛止痛丸30g/kg未发生中毒症状及动物死亡。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广州中药一厂(广东省广州市)(邮编 510130)。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