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清·《续名医类案·心胃痛门》。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 |
加减 | |
功效 | 滋阴疏肝。 |
主治 | 肝肾阴虚,血燥气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及病气瘕聚。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肝癌、胃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节育术后综合征、带状疱疹、中心性视网膜炎、多发性口疮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治疗胃炎期间忌食辛热、油炸食物。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肝炎后综合征:应用本方加炙甘草、小麦、大枣各20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日1剂水煎服,病情好转后隔日1剂。治疗本病(胁痛、腹胀、纳差、恶心、便溏、失眠、头晕、焦虑、乏力等)49例,服药5-25剂后,痊愈31例,好转14例,无效4例。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用本方加味:女贞子15g、钩藤18g、何首乌15g、沙参9g、麦冬9g、当归9g、生地18g、枸杞子18g、川楝子9g,日1剂水煎服,10日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用3-5个疗程。治疗HBsAg(+)患者83例,其中男37例,女46例;年龄18-55岁,发现HBsAg(+)最短半年,长者5年余;滴度1:32-1:4096。另设对照组46例(二组具有可比性),采用目前治疗该病主药“护肝片”,辅以肝泰乐、维生素C等。结果:治疗组83例中HBsAg转阴率53.0%;总有效率91.6%。与对照组13.0%及36.9%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 3.肝胃疾病:用一贯煎加味北沙参、当归、生地、枸杞、川楝子、延胡索、青皮、白芍、黄芪等,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冲剂每次10g,日3次冲服;袋泡剂每次15g,日2包代茶饮。治疗肝胃疾病50例,其中,肝病32例,胃病18例。男性42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12岁,最大年龄78岁,以40岁左右居多。结果:肝病组总有效率93.75%,胃病组总有效率83.20%。 4.萎缩性胃炎:用本方加白花蛇舌草50g,治疗萎缩性胃炎45例,结果:显效12例,有效3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 5.软组织劳损:用本方合芍药甘草汤加味,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加丹参30g,片姜黄5g;肱骨外上髁肌腱炎和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加桂枝9g,玄胡12g。治疗肱骨外上髁肌腱炎41例,肱二头肌长头腱炎31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6例。结果:近期治愈33例,显效21例,好转13例,无效11例。 6.中心性视网膜炎:用本方加减(生地、沙参、丹参各15g,当归、枸杞、麦冬、桑椹、青葙子各10g,川楝子6g)治疗本病45例;口干、眼干涩较甚,舌红而干加石斛、玉竹;眼胀痛去川楝,加白芍、郁金、珍珠母;便秘加玄参、麻仁;失眠多梦加夜交藤、枣仁、生龙齿;纳差、乏味加神曲、砂仁、麦芽;黄斑水肿,渗出甚者加泽泻、茯苓或茯神、车前子;黄斑区充血或有出血点加丹皮、旱莲草、三七。日1剂水煎服。结果:痊愈35例,显效(视力提高二排以上,黄斑区水肿消失,渗出物部分吸收,症状改善)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5%。多数患者于服药10-15剂后,视力开始上升。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肝损伤,抗胃溃疡,抗疲劳,耐缺氧,镇静,镇痛,抗菌等作用。 1.抗肝损伤:口服加减一贯煎后,能使四氯化碳造型的肝损伤小鼠高sGPT、高血清尿酸及增高的肝脏甘油三酯显著下降,使低肝糖原显著升高。大鼠灌服加味一贯煎(加郁金、白芍)10g/kg,20日后可使肝肾阴虚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过氧化酯质、肝脏胆固醇含量皆明显降低,并且大鼠肝脏病理改变普遍减轻,未见纤维结缔细胞增重,大部分肝细胞恢复正常。 2.抗胃溃疡:口服一贯煎煎剂后对大鼠冬夏不同季节胃液成分分泌无明显影响,能防止实验性幽门结扎所致胃溃疡的发生,对乙酰胆碱所致家兔离体肠管的痉挛有拮抗作用,而对小鼠肠道运动无明显影响。 3.抗疲劳:用一贯煎给小鼠灌胃7日后,小鼠游泳时间明显延长。 4. 耐缺氧:用一贯煎给小鼠灌胃5日后,使小鼠在常压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延长,使异丙肾上腺素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小鼠存活时间也明显延长。 5.镇静:用一贯煎给小鼠灌胃,1小时后,小鼠的入睡率明显提高,并且对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有协同作用。 6. 镇痛:用一贯煎给小鼠灌胃后,经热板法实验测得小鼠给药后1小时和2小时痛阈分别得到提高。 7. 抗菌:通过体外管碟法实验,发现一贯煎煎剂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毛霉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作用不显著。 8. 抗炎:用一贯煎给小鼠灌胃1周,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廊炎性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 9.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用一贯煎给小鼠灌胃1周,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显著提高。 |
毒性试验 | 用本方分别按40g/kg、50g/kg1次给小鼠灌胃,观察3日,动物饮食活动良好,未见死亡,无法测得LD50。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