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清·《温病条辨》。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沙参、玉竹、麦门冬、甘草、桑叶、天花粉、生扁豆。 |
加减 | |
功效 | 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
主治 | 燥伤肺胃,津液亏损等。用于治疗燥咳,小儿口疮,小儿迁延性肺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咽炎,小儿咳喘及腰腿痛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
用药禁忌 | 1.萎缩性胃炎,舌质淡肿,舌苔厚腻者,忌用。 2.凉燥所致之干咳症忌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燥咳154例,其中男103例,女5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以15-45岁中青年较多。结果:干咳、低热等症状全部消失为痊愈,共76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共54例;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为有效,共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 |
药理作用 | 有抗菌,消炎,祛痰,抗过敏,增强免疫功能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等。 1.抗菌消炎:麦冬、桑叶、天花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天花粉有抗菌消炎作用。 2.祛痰止咳:甘草、沙参均有明显的祛痰、镇咳作用。 3.抗过敏: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抑制过敏反应及抑制巨噬细胞的免疫反应。 4.增强免疫功能:桑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提高耐缺氧能力:麦冬、玉竹均能明显延长小鼠耐缺氧的时间。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