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汉·《伤寒论》。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生黄芪、太子参、鸡血藤、白术、云苓、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 |
加减 | |
功效 | 益气健脾,滋补肝肾。 |
主治 | 化疗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用于治疗中晚期胃癌。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中晚期胃癌:用本方治疗本病患者共81例,其中,升血汤配合化疗组63例,年龄29-70岁,平均49岁;单纯化疗组18例。治疗前后作体重测定,心、肝、肾功能检查,血常规及血小板检查,血清胃泌素测定等。72例化疗采用MFV方案,9例用MFC方案。两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均用1个疗程。结果:升血汤配合化疗出现毒副反应较少,而且较轻。疗后体重增加,治疗前后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血清胃泌素水平有所提高(P<0.01),木糖吸收功能较化疗前有所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保持在化疗前水平,而单纯化疗组后两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1)。升血汤配合化疗组疗程结束后,血小板计数明显提高(P<0.01),而单纯化疗组则下降。 2.肿瘤脾虚患者:用本方:生黄芪30g,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0g,女贞子15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鸡血藤30g,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剂,2-3个月为1疗程。治疗肿瘤脾虚患者242例,这些患者均系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诊断明确,中医辨证为脾虚证者。其中男性181例,女性61例;年龄16-70岁,平均48岁;病种包括:胃癌76例,肠癌112例,乳癌23例,其它肿瘤31例,为手术后和化疗后患者。结果:①肿瘤脾虚患者经升血汤治疗后,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E-玫瑰花形成率、NK细胞杀伤性均有所提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②TH细胞经升血汤治疗后接近正常人水平,但因病例数太小,尚无统计学意义。③C3 补体通过对212例肿瘤脾虚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无明显差异,血清免疫球蛋白,通过64例的观察、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作用。 1.抗肿瘤:给小鼠造成艾氏腹水癌模型,化疗组采用MMC I.5mg/kg/次,每周两次,腹腔注射,本药水煎剂(1g生药/ml)每日0.5ml灌胃,观察单纯化疗组和化疗加本药组生存期和抑瘤效果,实验显示化疗加本药组比单纯化疗组生存期明显延长,平均瘤重无明显差异。 2.提高免疫功能:治疗242例肿瘤脾虚患者,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剂,2-3个月为1疗程。治疗后患者的巨噬细胞吞噬率、淋巴细胞转化率、T细胞亚群中的Th细胞及NK细胞的杀伤性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可见本药具有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