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江西省药品标准》(1982年)。 |
剂型 | 糖浆剂 |
药物组成 | 当归、川芎、党参、熟地、黄芪、白芍、茯苓、阿胶、甘草等。 |
加减 | |
功效 | 补虚益气。养血调经。 |
主治 | 失血过多,或脾虚化源不足,或久病大病之后,气血亏虚所致头晕、心悸健忘、妇女月经不调,血虚闭经,产后血虚,体弱,贫血诸疾。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次10ml,日2-3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1.忌恼怒及辛辣、生冷食物。2. 感冒发热者勿服。 |
不良反应 | 本方临床使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个别患者出现口干、便秘等副作用,均较轻微,不影响继续服药。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促进造血功能,增强免疫,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抗炎、镇痛,抑菌、解毒等作用。 1.促进造血功能: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四物汤对处于急性失血状态的动物,有促进红细胞增生作用。党参、黄芪、当归等合用能增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白蛋白的合成,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阿胶对大量放血产生的贫血犬,有加速恢复血容量、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作用。 2.增强免疫:党参有免疫刺激作用。黄芪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进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当归及其有效成分阿魏酸钠能显著促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对刚果红的廓清率,也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茯苓多糖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单核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 3.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当归、川芎、白芍可使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流量。上述药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作用。 4. 抗炎、镇痛:当归、白芍、甘草均有抗炎、镇痛作用。地黄也有抗炎作用。 5. 抑菌、解毒:当归、川芎、黄芪、白芍、茯苓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甘草有解毒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江西樟树制药厂(樟树市)(邮编331200)。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