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山东省药品标准》(1986年)。 |
剂型 | 膏剂 |
药物组成 | 生姜粉、薄荷脑、冰片等。 |
加减 | |
功效 |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
主治 | 胃脘痛,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腹泻,小儿泄泻,老年性习惯性便秘。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膏剂:揭去贴面隔衬,据病情按穴位贴敷。胃痛恶心呕吐者,贴中脘、上脘、足三里、胃俞。腹痛腹泻可神阙、下脘、天枢、足三里。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者贴足三里。成人每次选贴2-3个穴位,每穴1张,2-4小时换1次。儿童每次选贴1-2个穴位,每穴1/4-1/2张,每2小时换1次,或遵医嘱。 |
用药禁忌 | 孕妇慎用。皮肤病患者慎、禁用。如贴敷后局部皮肤发红,肿痒者停用。 |
不良反应 | 少数患者应用后局部皮肤有红、痒现象。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镇静催眠,镇痛及调节胃肠平滑肌功能作用。 1.镇静催眠:给小鼠灌服胃安膏0.4-1g/kg,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明显延长,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 2. 镇痛:胃安膏0.4g/kg给小鼠灌服,可明显减少小鼠腹腔注射醋酸所致的扭体反应次数。 3.调节胃肠平滑肌功能:胃安膏灌胃或浸尾给药,均可加快小鼠在体肠推进运动,提高炭末移动百分率。离体兔肠平滑肌试验表明,药物浓度为7.5×10-2g/ml时可明显松弛肠平滑肌;7.5×10-5g/ml时则对肠肌有明显兴奋作用,可加快收缩频率及加大收缩幅度。 |
毒性试验 | 急性毒性:小鼠口服胃安膏LD50。10.35g/kg,腹腔注射LD501.07g/kg。给大鼠及家兔连续21天灌服胃安膏日0.4g/kg,动物体重、血象无明显改变。光镜下未见药物所致的心、肝、脾、肾等组织器质性损伤。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