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汉·《伤寒论》。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附子、人参(或党参)、茯苓、白芍、白术。 |
加减 | |
功效 | 温阳利水,祛寒化湿。 |
主治 | 阳虚寒邪内侵,身体骨节疼痛。用于治疗全身痛、关节痛、腰痛,舌血管神经性水肿,心绞痛,腹痛、腹泻、呕吐,眩晕,以及流产、早产及其它病证。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1.本方用制附子,附子汤中所含附子用量大,因而有毒性,附子先水煎30-40分钟。2.附子汤与真武汤均有附子、白术、茯苓、白芍,故均有温经散寒,镇痛化水之功,均治阳虚为患,但附子汤从真武汤中去生姜而白术加大量意在温补,适用于阳虚寒湿内盛致肢节疼痛,而真武汤适用于阳虚水气内停,肢体疼痛,重浮肿之证,用时有别。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有扩张血管、抗血栓、抗炎、镇静、镇痛、抗菌、利尿、解痉、强心等作用。 1.扩张血管:附子汤及其拆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动物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心率及心电图Q-T间期的恢复作用较强;附子汤还可提高小鼠心脏抗缺氧能力,使缺氧小鼠心电图QRS波完全消失的时间显著延长;且可明显升高心肌86Rb放射计数量,提示附子汤可显著增加心肌营养血流量,有效地对抗心肌缺血。附子汤还可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环核苷酸的含量,其中尤以对cAMP的影响较大。 2. 抗血栓:附子汤可以明显降低红细胞膜微粘度,而使其流动性增加,原方中附子、人参、白芍的作用较为突出。附子汤还通过降低血栓素B2的水平,使6-酮前列腺素F1α/血栓素B2的值明显升高,从而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栓形成。 3.抗炎:附子可减轻组织炎症反应,芍药有抗炎作用。人参、白术和白芍分别提高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党参、白术、茯苓煎剂内服有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芍药具有抗可的松和环磷酸胺的免疫抑制作用,并促进豚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附子、芍药可降低小鼠正常体温,芍药对发热动物也有降温和退热作用。 4. 镇静、镇痛:附子、人参、茯苓、白芍有镇静作用;附子、白芍、人参有镇痛作用。 5.抗菌:除附子外,其他单味药均有一定抗微生物作用。其中茯苓、白术、白芍煎剂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白芍有抗病毒作用,白术、白芍有抗真菌作用。 6. 利尿:白术、茯苓对大鼠、家兔和犬均有明显利尿作用,促进电解质尤其钠的排泄。临床上两者合用可达渗湿利水,促进消除水肿之效。 7.解痉:茯苓抑制离体兔肠自动收缩;大剂量人参可抑制肠活动,解除肠痉挛;芍药对豚鼠、大鼠、兔的离体回肠和在体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活动均呈抑制作用。白术可调节肠管活动,肺活动过多时呈抑制作用,处于抑制时则具有兴奋作用。 8.强心:生附子经长时间煎煮后毒性大减而呈明显而短暂的强心作用,之后即转入抑制,甚至心脏停跳。人参对心脏的作用与剂量有关,小量兴奋,大量则抑制。茯苓强心作用与人参相似。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