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唐·《外台秘要》。《辽宁省药品标准》(1980年)。 |
剂型 | 散剂;丸剂;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
加减 | |
功效 | 清热泻火,解毒。 |
主治 | 一切实热火毒,大热狂烦,谵语不眠,头痛头晕,或吐衄发斑,身热下痢,湿热黄胆,外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等。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败血症、疔毒走黄、脓疱疮、肝炎、肾盂肾炎、乳腺炎、过敏性紫癜、菌痢、急性淋巴管炎、骨科术后预防感染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汤剂:日1剂水煎服。丸剂:每次10g,日2次口服。散剂:均匀撒在患处,或用麻油调糊,羽毛蘸涂局部,日3-4次。 |
用药禁忌 | 1.本方中四味药物均为大苦大寒之品,用之以泻阳明亢进,热毒炽盛而阴液不伤者为宜,但苦寒之品.易化燥伤阴,如出现热伤阴液,舌质光绛,不宜使用。 2. 《中国医药大辞典》另载有同名方3个,功效应用略有差别,应予以区分。 |
不良反应 | 治疗脑血管疾病时,偶见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反应,未中止服药即自行消失。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菌,抗溃疡,解热降压,减少过氧化脂质,增加脑血流量,保护胃粘膜、镇静、止血等作用。 1.解热、抗菌:汤剂对家兔和小鼠由皮下注射15%啤酒酵母混悬液引起的体温升高均有显著的降温作用,而去黄柏者作用更强,给予黄连解毒汤20、10g/kg上述实验动物,有显著的降温效果,6天后体温仍持续下降,效果与阿司匹林相比无显著差异。将黄连解毒汤经口长期投予正常大鼠,血压无变化而三周后体温却有显著下降,且作用在机体运动负荷时表现更明显。本汤剂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对螺旋体、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病毒等有显效,但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不起作用,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小鼠灌胃给予本汤剂,发现感染小鼠死亡率降低,和给予土霉素对照组的小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 降压:黄连解毒汤以日剂量1g/kg通过给水瓶饮用给药1周,对大鼠的高血压有降压作用,由甲双吡丙酮和热应激处理造成血压上升的大鼠模型(MHR)给 MHR静脉注射黄连解毒汤提取剂0.1mg/kg,20分钟后心率减慢,出现明显的血压下降。给大鼠静脉注入本汤剂离心上清液的冷冻干燥制剂,产生一过性的血压下降,并伴有心率的增加,预先给予动物心得安,则黄连解毒汤的效果明显受到抑制,表明本汤剂含有β-肾上腺素能神经物质,给予利血平使末梢神经和中枢儿茶酚胺耗竭的大鼠,再给本汤剂,其心率明显随药物用量增加而升高,其降压作用与Ca2+拮抗剂相似,能舒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 3.改善脑血流:对实验性慢性脑缺血的大鼠,给予口服黄连解毒汤150mg /kg,每日2次,连用2周,用14C碘安替比林定量自放射显影法进行脑血流量测定,表明有增加脑缺血区边缘组织血流量作用,从而减小缺血区域,对正常大鼠及局部脑梗塞模型的大鼠实验发现,整个大脑部位及脑缺血部位的平均血流量有所增加,梗塞范围缩小,与记忆关系密切的海马部尤为明显。给予2.0、1.0g/kg本汤剂,对由东莨菪碱所致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显著改善作用。 4.减少过氧化脂质:黄连解毒汤各剂量均可使致热大鼠的心、肝、脑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显著减少,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差异显著。给予黄连解毒汤10、20g/kg,可使KCN诱发的小鼠昏睡时间显著缩短,其脑内过氧化脂质生成显著减少。加大一倍剂量,可使KCN中毒小鼠生存时间显著延长,并使5%-10%的动物存活,本方全方及组方药物对大鼠脑匀浆(体外)生成脂质过氧化物质影响的实验发现,5%的本方及各单味药均可使大鼠脑匀浆丙二醛的生成量极其明显少于对照组。 5.保护胃粘膜:本汤剂具有抑制因各种刺激而致的胃酸分泌作用(黄连解毒汤还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分泌),强化胃粘膜屏障。本品对乙醇、阿司匹林诱发的胃电位差低下,呈明显的抑制,经口投药,用黄连解毒汤提取剂对 Compound 48/80而致的胃粘膜损伤亦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水浸应激性溃疡模型的小鼠,利用本汤剂对胃粘膜溃疡呈显著抑制作用,其预防损伤形成的主要作用机制与增加胃粘膜的抵抗力有关。 6. 镇静、催眠、抗惊厥:本汤剂具氯丙嗪样作用,且具选择性和温和性的特点,对脑机能和大脑边缘系统有作用。此外,能够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及抗惊厥作用,和显著的止痛作用。 7.止血作用:黄连解毒汤用于伴有实热的出血具较好止血作用。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用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内服,测定其对APTT、凝固因子的变动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表明本汤剂有凝固因子样作用,各因子活性呈降低倾向,但对凝血酶原时间无变化。 8. 其他:本汤剂能降低中毒性肝炎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清除抗原,抑制免疫反应,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明显的松弛肠道平滑肌等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