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桑菊饮 |
处方来源 | 清·《湿病条辨》。《卫生部药品标准》(1990年)。 |
剂型 | 片剂;丸剂;合剂;冲剂;糖浆;散剂 |
药物组成 | 桑叶、菊花、连翘、薄荷、苦杏仁、桔梗、甘草、芦根。 |
加减 | |
功效 |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
主治 | 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咽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百日咳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片剂:每片0.6g,每次4-8片,日 2-3次口服。丸剂:水泛丸,每次9g,日2次口服。合剂:每次15-30ml,日3次口服,用时摇匀。冲剂:每次1-2袋,日2-3次口服。糖浆剂:每次20ml,日2-3次口服。散剂:每次7.5g,日2次温开水冲服。 |
用药禁忌 | 常用于风热表证,对于表热不重而咳嗽明显者更为适宜,是治风热咳嗽的主方。风寒感冒忌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解热,抗炎,发汗,抗菌,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 1.解热:本方按成人量15.40倍剂量灌胃,能使五联菌苗和啤酒酵母所致发热模型动物(家兔、大鼠)的体温下降,作用显著,效果与复方阿司匹林0.2mg/kg相似。另有实验以解热为指标,在大鼠中测定了口饲桑菊饮的药动学参数,认为其基本上是一室模型特征,t1/2。在1.1-2.2小时之间,作用期在6-12小时之间,口服后的药峰时间在2小时以内,与麻黄汤、银翘散、桂枝汤相似,具有吸收快、起效快、排泄迅速,作用维持时间短,符合解表剂的应用特征。 2.抗炎:桑菊饮对实验性急性炎症模型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该方能明显增加大鼠肾上腺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血浆中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又能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揭示其抗炎作用的产生是通过多种途径整合而实现的。 3.发汗:桑菊饮灌胃给予大鼠,使正常大鼠汗腺分泌增加,发汗作用的峰时一般在给药后1.5-2.0小时。 4. 抗菌:桑叶、菊花、连翘、薄荷、杏仁、甘草以及全方,体外实验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卡地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抑制肠蠕动亢进:桑菊饮能显著抑制新斯的明诱发的小鼠肠道运动亢进,最低起效剂量为0.103g/kg口服,相当于临床等效剂量的效应,消除半衰期为4.20小时,效应维持时间为27.70小时,效应达峰时间为1.13小时。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