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宋·《小儿药证直诀》。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炙)。 |
加减 | |
功效 | 辛凉解肌,清热透疹。。 |
主治 | 麻疹、风疹等儿科出疹性疾病,疱疹、水痘,感冒、病毒性肺炎,肠炎、痢疾,中心性视网膜炎.银屑病等疾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
用药禁忌 | 麻疹已出者禁用本方。本方亦不能用于麻疹虽发而不透,疹毒内陷而见气急气粗甚或喘咳者。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细菌性痢疾:用本方加味葛根12g9g,升麻、赤芍9g,甘草5g。热重者加黄连9g,银花20g;湿重者加广藿香15g,苍术9g;腹痛剧者加木香;纳谷不香者加焦楂30g。剂量根据病情灵活应用,日1剂水煎服。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50例,结果:3日以内治愈者19例,4-6日治愈者27例,1周以内好转者3例,无效者1例。 2.急性鼻窦炎:用本方加味升麻6g,葛根15g,赤芍12g,黄芩12g,鱼腥草12g,蒲公英20g,桔梗10g,白芷10g,苍耳子10g,生甘草6g为基本方。若身热,胸闷,舌红,脉数加生石膏;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加藿香、龙胆草;头晕、身重,脘胀纳呆加藿香、佩兰、苡仁;鼻塞不解加辛荑花、当归尾、杏仁;涕中带血加茜草根、丹皮、白茅根、小蓟;涕黄量多加银花、虎杖;头痛甚者加白蒺藜、白芍、制草乌;体虚加生黄芪、当归;便秘加酒军。治疗急性鼻窦炎48例,结果:痊愈40例,好转2例,无效6例。 3.银屑病:以本方为基本方,按银屑病之分型和伴随症状辨证施治162例。血热型治以清热凉血解毒,药用:升麻、葛根、赤芍、生地、丹皮、知母、生石膏、黄芩、茅根、蝉衣、水牛角粉、甘草。随证加减:心烦口渴加栀子、花粉;咽喉痛加桔梗、牛蒡子、山豆根、马勃;大便秘结加大黄;饮食不节加苏叶、槟榔、绿豆衣等;情绪受影响加柴胡、枳壳、清半夏等。血燥型治以滋阴润燥、养血活血,药用:升麻、葛根、赤芍、当归、川芎、二地、女贞子、旱莲草、麻仁、秦艽、地肤子、鸡血藤、炙甘草。随证加减:血瘀加桃仁、红花、丹参;失眠多梦加柏子仁、夜交藤、珍珠母等。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7例,显效44例,有效3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4.4%。 |
药理作用 | 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解痉,镇痛,镇静,镇咳,祛痰作用。 1.解热、抗炎:葛根、芍药、升麻及甘草对致热动物均有解热作用,升麻、芍药、甘草均有抗炎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升麻、芍药、甘草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升麻对抑制结核杆菌、葛根对痢疾杆菌、白芍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芍药对流感病毒等四种病毒有抑制效果。 3.解痉、镇痛、镇静:升麻、芍药、甘草均有解痉、镇痛、镇静作用;且芍药、甘草呈协同作用。 4. 镇咳、祛痰:甘草有镇咳、祛痰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