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山东中医杂志1991,10(4):19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60g,丹参30g,茯苓30g,车前子30g,制附片10g,肉桂10g,苍术10g,大腹皮10g,木瓜10g,厚朴10g,赤芍10g,川芎10g,红花10g,炙甘草5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肾病综合征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小儿酌减,疗程3-4个月。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肾病综合征65例中,男42例,女23例;年龄8-46岁;病程少于1年者19例,1-3年者26例,4-6年13例,7年以上7例。诊断据1977年北戴河肾炎专业会议诊断分型标准。本组Ⅰ型肾病综合征46例,Ⅱ型肾病综合征19例。巩固治疗阶段(尿蛋白<0.2g/天或<1.0g/天)可用黄芪、熟地、枸杞、菟丝子、杜仲各30g,山萸肉、白术、当归、川芎、红花、砂仁、丹参、炙甘草各10g。蜜和为丸,1剂8丸。每次1丸,1日3次口服,疗程1-1.5年。结果:治疗阶段结束时,完全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蛋白<0.2g/天、血浆蛋白及肾功能正常)39例;基本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改善,尿蛋白<0.01g/天)22例。巩固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55例,基本缓解6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3.8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