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8,12(2):53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双花30g,蒲公英24g,紫花地丁18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土贝母12g,苍术9g,黄柏12g,苡仁24g,赤芍21g,羌活9g。
|
加减 |
热毒炽盛,关节红、肿、热痛伴发热者,重用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了、土贝母;湿热毒重,病情反复发作,关节肿胀、灼热、晨僵、胶着感明显者,重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苡仁、黄柏;阴虚低热不退,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加生地30-60g,丹皮12-18g;关节肿胀,积液明显者加车前草15-30g。
|
功效 |
|
主治 |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75例,男性18例,女性57例;年龄14-70岁。结果:将病人随机分为清热利湿解毒汤组(58人)和布洛芬组(17人)。前者服清热利湿解毒汤水煎液,每日1剂。后者服布洛芬0.2g,每日3次,同时服中药安慰剂(由党参24g,白术15g,云苓24g,炙甘草6g,丹参24g,炒麦芽30g组成)水煎液,每日1剂。1个月为1疗程,1-2个疗程。中药治疗组58例中,症状及体征消失,握力及步行时间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者为临床痊愈共13例;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实验室检查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弱阳性或阳性者为显效共24例;症状减轻,活动度增加,血沉明显降低,类风湿因子阳性者为好转共19例;症状、实验室检查等与治疗前一样或加重者为无效共2例;总有效率为96.60%。西药对照组17例中,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5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