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陕西中医1992,13(3):97
|
剂型 |
膏剂
|
药物组成 |
麻黄10份,白芥子10份,地龙10份,细辛5份,肉桂5份。
|
加减 |
若喘咳重者加用定喘穴;咯痰稀白量多者加脾俞穴。
|
功效 |
|
主治 |
咳嗽、哮喘。
|
制备方法 |
按以上比例,烘干研细过100目筛,以100g药粉兑入麝香0.4g,用生姜汁调成软膏备用。
|
用法用量 |
取双恻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为主穴;膏盲、定喘、脾俞、旋玑为备用穴。将胶布裁成约2.5cm的方块,取本膏黄豆大小,重约0.5-1.0g,置于胶布中央,贴于上述主穴上,若见皮肤灼痛发红起泡,下次可选备穴,或暂停治疗。每年夏暑三伏或冬寒数九天,以夏暑三伏为主,每次贴药6小时左右,每次间隔7-10日,贴3-6次为1短疗程,贴足三个夏伏为1个长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咳嗽、哮喘200例中,男97例,女103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尤以5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高,且随年龄发病率逐渐增高。本组以寒型和虚型为最多,分别占57.5%、29.5%。结果:经1长疗程治疗后,主症消失,冬季未复发者为痊愈,共26例;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和感冒次数明显减少,维持1年以上者为显效,共82例;主症减轻,发作和感冒次数均减至维持半年以上者为有效,共74例;症状无变化甚或加重者为无效,共18例,总有效率为91%。
|
药理作用 |
①选择敏感豚鼠30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盐水对照组,另两组为3.7ml/kg和7.4ml/kg给药组。各组动物分别于给药前1日皮下注射,给药后1日,将其逐只放入容积为4L的玻璃钟罩中,以13.3kPa的压力喷入4%氯化乙酰胆碱15S,记录豚鼠从吸入气雾至产生严重喘息(以抽搐翻倒为指征)的时间,即引喘潜伏期。②将270-32Og豚鼠处死后取出气管,制成气管片,置于37℃克氏液中,通入O2,待气管舒缩稳定后,于浴槽中先加入致痉剂(组织胺浴槽内浓度为0.1-lμg/ml,Ach为1-3μg/ml)5分钟后加入消咳平喘膏(浓度为0.04ml/ml),观察实验动物对组织胺和Ach引致的气管平滑肌收缩的桔抗作用。实验结果:①对整体豚鼠哮喘反应的影响:消咳平喘膏对整体豚鼠喘息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可见到剂量加大作用增强的疗效关系。②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本膏对给组织胺和Ach所致的痉挛状态的气管均有非常显著的舒张作用(P<0.01)。此外急性毒性试验动物无明显不良反应及死亡。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