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药学报1988,(4):24-26 |
剂型 | 片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甘草、大枣、桂枝、白芍、生地、白蒺藜、柴胡、防风、蝉蜕、苦参、地龙、汉防己、炒乌梅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荨麻疹。 |
制备方法 | 诸药制成片剂(每片重0.4g), |
用法用量 | 每次10片,日3次口服。30日为1疗程。 |
用药禁忌 | 禁食辛、辣、腥、膻及蛋类食物,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荨麻疹109例中,男69例,女40例;年龄8-16岁7例,17-30岁58例,31-50岁34例,51-65岁10例;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1年,其中6个月至1年70例,1-8年35例,10-31年4例;诱发因素:饮食18例,冷风冷水31例,季节性10例,气候变化21例,汗后及足热4例,无明显诱因25例;中医分型;风邪袭表16例,阴虚内热28例,胃肠湿热21例,气血两虚15例,脾肾阳虚15例,血虚生风10例,心肺郁热4例。患者均有慢性荨麻疹典型临床表现,抗原皮内试验绝大部分对1-20种物质呈阳性反应。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抗原皮内试验转阴,追访半年未复发者。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种类减少,追访3个月内未复发者。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偶尔出现轻微症状,抗原皮内试验前后变化不大者。无效:症状、体征、抗原皮内试验前后对比无变化。结果:临床治愈47例,显效36例,好转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8%,平均治疗无数2.46±4.0日,皮疹消失平均天数8.5±6.8日。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