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21 |
剂型 | 冲剂 |
药物组成 | 茵陈、黑山栀、苍术、黄柏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高脂血症。 |
制备方法 | 上药喷雾干燥制成冲剂。 |
用法用量 | 每次2.5g,日3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血脂正常值上界为血清胆固醇(氯化高铁沉定法)<200mg%,β胆固醇<100mg%,β脂蛋白<300mg%(肝素一氯化锰沉淀法),甘油三酯(变色酸显色法)<100mg%,凡四项中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超过正常值上界10%以上者诊为高脂血症。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降脂灵冲剂。对照组服烟酸肌酸酯,每次0.4g,每日3次口服;脉通每次1粒,每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均作空腹血脂化验。降脂灵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0.9岁。烟酸肌醇酯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平均年龄51.9岁。脉通丸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2.27岁。3个组中均以高脂血症伴冠心病为多(占45-76.7%),高血压病次之(占30-34.6%)。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降脂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降脂灵对各类血脂的降脂疗效非常显著,P值均<0.001;烟酸肌醇酯对胆固醇及三酸甘油酯的疗效不明显,P值均>0.5,而对β胆固醇及β脂蛋白的疗效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25,但仍不及降脂灵;而脉通的降脂作用不及降脂灵,也不如烟酸肌醇酯。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脂的升降变化:各组治疗后血清脂类升降变化分析,降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例数以降脂灵为最多,(占66%),脉通及烟酸肌醇脂较差(各占33.3%及30.8%),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值均<0.025;降β脂蛋白的有效例数以降脂灵为最多(占68%),烟酸肌酸酯次之(占57.7%),脉驼较差(占50%),降脂灵降β脂蛋白优于脉通,P<0.05;降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有效例数也以降脂灵为最多(占74%),脉通次之(占56.7%),烟酸肌酸酯较差(占38.5%),降甘油三酯降脂灵优于烟酸肌醇酯,P<0.025;由此可见降脂灵降脂疗效较佳。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