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陕西中医1992,13(3):103 |
剂型 | 膏剂 |
药物组成 | 生麻黄、生半夏、吴茱萸、白芥子、明矾等药。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哮喘。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药按一定比例研极细末,以30%二甲基亚砜成软膏状,用时取0.5-1cm大小一团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心,分别敷贴于双侧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半月为1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哮喘97例中,男69例,女28例;年龄11-86岁;病程2个月至50年。属中医寒型57例,热型12例,寒热夹杂型28例。均符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制订的诊断标准。敷贴1个疗程后进行随访,并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哮喘症状完全控制,体征消失者为临控,共27例;哮喘症状减轻(在Ⅱ度以上者),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同期相比减少2/3)者为显效,共36例;哮喘症状减轻(在1度以上者),发作次数减少(与同期相比减少1/3)者为好转,共28例;哮喘减轻在Ⅰ度以下,无变化或加重者为无效,共6例;总有效率93.8%。其中支气管哮喘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各年龄组以及中医分型组之间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