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云南中医杂志1989,1O(6):12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法夏15g,陈皮12g,茯苓20g,防己12g,生黄芪或炙黄芪15-30g,钩藤15-30g(后下),防风12g,蜈蚣3条(兑服),生龙骨20-50g,谷精草8-18g,生(或炙)甘草8g,生姜1片为引。 |
加减 | 痰湿重加胆南星;气血虚加潞党参、当归;郁热加栀子、龙胆草;津亏加沙参、麦冬、五味子;耳鸣或重听明显加蝉蜕、响铃草。 |
功效 | |
主治 | 内耳眩晕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内耳眩晕病189例中,男104例,女85例;病程最短4周,最长20年;发作期109例,发作间歇期80例。发作间歇期者设对照组35例。间歇期对照组用西药谷维素10mg,普鲁本辛4mg,每日3次,1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即停药。结果:109例发作期患者经服药后全部治愈(眩晕、恶心、呕吐等症消除),平均治愈时间为3.8日,治疗组患者90%在1年内均未发作,并有42例近3年末发病;对照组停药后,90%在1年内再次或反复发作。两组疗效相比P<0.01。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