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89,4(3):43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党参、五味子、麦冬、丹参、川芎、红花、赤芍、郁金、菖蒲、甘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冠心病(血瘀型)心绞痛。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按WHO标准及血瘀证标准选择确诊为冠状病辨证属血瘀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选择的59例病人随机分成甲、乙2组,甲组服益气活血方,乙组取活血化瘀方(即益气活血方减去黄芪、党参、五味子、麦冬)。每日1剂,疗程8周,服药前均先停用所有药物,对硝酸甘油有依赖性的患者允许发作时含化。观察3-5日,然后行心电图、心功能、血液流变性测定。甲组30例,乙组29例;年龄在45-72岁;病程最短7日,最长17年;合并轻度高血压14例,糖尿病12捌,陈旧性心肌梗塞3例,高脂血症20例,室性早搏5例;结果:①心绞痛疗效:疗效评定按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座谈会修订的标准。疗程初期,乙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好于甲组,第3周总有效率最高(89.67%),但在疗程后期总有效率却较前有所下降,而甲组心绞痛总有效率呈持续上升曲线。疗程愈长,疗效愈高,疗程中期2组总有效率曲线发生交叉现象,经8周治疗后,甲组显效率44.67%,总有效率为93.39%;对照组(乙组)显效率为31.03%,总有效率为79.31%;但经统计学处理,2组自始至终无显著差异,可能与疗程太短有关。②硝酸甘油的停减变化。甲组治疗后停减率为84.31%,乙组为66.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P<0.05)。③全身反应:药后全身倦怠乏力,腹胀,胃脘不适及易感人次,乙组的出现率明显高于甲组。④心电图变化:治疗后甲组总有效率为71.43%,与乙组61.54%相比,虽有所提高,但统计学处理两组无差异。⑤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人,疗后甲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均效疗前降低(P<0.05),静脉血氧含量较前增高(P<0.001)。乙组治疗后,男性全血比粘度较疗前降低(P<0.05),女性静脉血氧含量较疗前增高(P<0.05),两组余项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疗后两组比较。甲组男性静脉血氧含量明显增高,血沉明显降低,与乙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5)。⑥心功能的改变:采用益气活血治疗后,患者PEPI缩短,P/L比值明显缩小,统计学处理分别P<0.05,P<0.001,而活血化瘀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1,2]。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