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4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生地9g,当归9g,赤芍9g,茜草9g,补骨脂12g,炙黄芪12g,菟丝子12g,鸡血藤30g,大枣15g,生大黄6-9g(后下)。 |
加减 | 病情重加水牛角30g,三七粉2g(冲服);鼻衄加白茅根30g;阴虚内热加玄参、炙鳖甲、炙龟板各9g,神疲乏力、舌质淡加党参、仙灵脾各9g。 |
功效 | |
主治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病愈后再巩固1个月。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5个月至11岁;中医辨证血热伤阴型24例,气血两虚型17例;临床表现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者36例,鼻衄28例,便血5例,牙龈出血4例,皮下血肿1例;家族中父或母有血小板减少症者5例。按照1986年全国小儿血液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判断疗效,结果:治愈(出血消失,血小板大于100×10(9)/L,持续2个月以上无复发)24例,占58.54%;恢复(出血消失,血小板大于100×10(9)/L,观察尚不足2个月)6例,占14.63%;好转(出血消失或好转,血小板大于20×10(9)/L,但未达到100×10(9)/L)10例,占24.39%;无效仅1例,占2.44%。疗程l.3-22个月,平均5.03个月。(注:’代表上标9)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