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辽宁中医杂志1984,(10):24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南沙参10g,麦冬15g,桔梗10g,炙紫菀10g,款冬花10g,生甘草60g,光杏仁10g,枇杷叶10g,炙百部10g。 |
加减 | 咽充血显著,舌绛赤而火郁明显加黑山栀6g;口渴甚加金石斛10g;痰中挟血丝加百合15g;大便秘结加全瓜蒌15g;舌绛光或有潮热盗汗加干生地15g,五味子10g,地骨皮20g。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单纯性咽炎所致刺激性咳嗽。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单纯性咽炎所致刺激性咳嗽42例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0-29岁14例,30-39岁13例,40-49岁7例,50-59岁5例,60-69岁2例,70岁以上1例,患者以青中年居多;病程l-3个月26例,3-6个月11例,6-12个月3例,1年以上2例。诊断标准为:①有典型临床表现,如咽痒、咳嗽、无痰或少量粘液性痰,其病程在1个月以上者;②咽部检查见充血呈暗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局部有分泌物附着等慢性咽炎体征者;③经胸透或胸片排除肺、胸腺、支气管疾患者。结果:痊愈(咳嗽咽痒痊愈而不咳者)34例;显效(咳嗽显著缓解,其减轻程度在一半以上者)6例;无效(咳嗽末见好转,或虽有好转,其减轻程度不足一半者)2例;总有效率为95.2%。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