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医药学报1988,3(1):44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桑白皮30g,黄芩10g,山栀炭10g,白茅根10g,茜草10g,侧柏叶10g,紫草10g,当归10g,旱莲草10g,怀牛膝6g。 |
加减 | 如伴有鼻腔干燥,口干欲饮者,加芦根、天花粉养阴生津;出血量多,鼻粘膜充血明显者,加赤芍、丹皮、生地清热凉血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通腑泻热;头晕头痛,口苦易怒者,加菊花、夏枯草、代赭石清肝降逆;病程较长,失血过多,面色无华者,加阿胶珠、炒白芍、黄芪益气养血摄血。 |
功效 | |
主治 | 鼻衄。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鼻出血停止后再服6剂以巩固疗效。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鼻衄143例中,男83例,女60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75岁;其中1侧鼻出血129例,两侧同时出血14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者10年。疗效标准:痊愈:治疗6日以内鼻出血停止,巩固治疗后其它症状消失,鼻腔阳性体征消失,观察半年鼻出血无复发者。好转:治疗6日以内鼻出血停止,巩固治疗后其它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鼻腔阳性体征消失或明显好转,半年内鼻出血偶有发作者;无效:治疗6日以上鼻出血或有减少,但仍未止,鼻腔阳性体征无明显改善者。结果:治愈101例,好转2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4%。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