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辽宁中医杂志1986,(10):38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麻黄、金银花、连翘、杏仁、前胡、桑皮、射干、黄芩、生甘草。 |
加减 | 汗多改麻黄为麻绒;肺热甚加生石膏;心烦加栀子;咳甚加紫菀、百部;呕吐加法夏、竹茹;乳蛾红肿加板蓝根;大便燥结酌加瓜蒌仁、大黄;尿黄少加车前子;喉中痰鸣校甚加甜葶苈。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咳喘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 1剂水煎分3次服,呕吐者少量多次喂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咳喘病340例中,男196例,女144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9岁。患病季节春季104例,夏季55例,秋季58例,冬季123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1个月,1周以内占83%。具有咳嗽、气喘、呼吸增快、喉中痰鸣,肺部听诊有不同程度干湿啰音及哮鸣音。或见鼻塞、流涕等症者为本病治疗对象。结果:痊愈(咳嗽、气喘平息,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及喘鸣音消失,体温恢复正常)310例,其中服药2-3剂治愈者占72.1%,疗程最短1日,最长10日;好转(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喘减轻,肺部体征大见改善)16例。无效(服药3剂,咳嗽、气喘未见好转,肺部体征无变化,体温未降或升高者)14例。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