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3):15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天山雪莲、西洋参、肉苁蓉、首乌、槐米、红花、血竭、水蛭、益母草、葛根、川芎等20余味。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冠心病。 |
制备方法 | 制成密丸,每丸重10g。 |
用法用量 | 每次2丸,日服3次。45日为1疗程,病重时,可服用2个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冠心病51例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45岁,最大者7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6年;系按WHO标准及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血瘀证标准,确诊为有血瘀征的冠心病患者,均具有安静状态下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症状疗效标准:采用主症轻重程度计分法,将51例患者中症状出现率超过70%的胸闷、心前区痛、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等症定为主症,将其分为轻(仍有发生,计1分),中(常发生、尚能忍受,计2分),重(常发生,不能忍受,计3分)。心电图疗效标准:采用1979年全国冠心病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结果;本组51例中,主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安静状态下的心电图,结果显效12例,改善15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52.94%,合并心律失常的18例,治疗后心律失常消失11例,占61.32%。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