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辽宁中医杂志1988,(9):19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60g,川芎20g,当归20g,枳壳20g,桂枝20g,麦冬20g,桃仁20g,红花20g,白芍20g,丹参20g,干姜20g,甘草5g。
|
加减 |
胸痛、脉迟涩加黑附子;胸痛、脉结代加麻黄、黑附子;四肢厥冷或紫绀、舌质紫暗加人参、黑附子;心悸、失眠多梦、脉洪数加龙骨、枣仁、柏子仁;眩晕、心火亢盛去干姜加大黄、天麻、黄连;眩晕。心血不足加龙眼肉,倍当归;中脘胀满加香附、木香;浮肿加泽泻、猪苓、茯苓、怀牛膝。
|
功效 |
|
主治 |
胸痹。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煎法为急开缓煎。每剂煎3次,每次煎40分钟,每次取汁200ml。饭后半小时温服200ml,日3次。用黑附子时必须先煎40分钟;用麻黄时,要分3次后下,去上沫。
|
用药禁忌 |
忌烟酒,节房事。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胸痹800例中,男340例,女460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9岁,其中40-60岁最多;病程最短3个月,长者10-20年,皆为冠心病。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明显好转为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好转为好转。服药4剂后,显效15%,明显好转35%,好转50%;服药8剂后,显效30%,明显好转40%,好转30%;服药16剂后,显效70%,明显好转20%,好转10%;服药20剂后,显效90%,明显好转10%,好转2%。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