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浙江中医杂志1984(9):391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45g,鱼腥草30g,白花蛇舌草30g,地龙15g,益母草15g,丹参15g,蝉衣15g,银花20g,猪肾1个。 |
加减 | 伴肺气虚者,黄芪重用至60-90g,加党参30g;脾阳不足者,加制附片6g先煎,干姜5g;肾阳虚者,加制附片先煎,鹿角胶另烊冲服各10g,肉桂3g;肝肾阴虚者,加知柏地黄丸30g,分2次服或包煎;浮肿者,加赤小豆30g,鹿茸3g,研末分2次冲服;腰部酸冷疼痛者,加杜仲15g,补骨脂15g,续断10g。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肾炎。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肾炎41例中,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病程2年以内18例,2-5年13例,6-10年8例,10年以上2例。41例中,痊愈15例(症状消失,尿检正常,停药后未再复发);显效21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好转3例(症状、体征好转,尿蛋白明显改善);无效2例(症状、体征如旧)。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