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陕西中医1992,13(10):440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白附子6g,黄丹6g,羌活6g,独活6g,蛇床子6g,轻粉6g,花粉6g,山栀6g,枯矾6g,川乌6g,草乌6g,木通6g,甘松6g,白鲜皮7.5g,狼毒9g,红花9g,地骨皮9g,透骨草9g,生半夏9g,木贼9g,艾叶9g,花椒15g,皂角60g,料姜石120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局限性硬皮病。
|
制备方法 |
上药共为细末。
|
用法用量 |
病在四肢末梢者,把煎好的药汁倒于盆内,待温时浸泡患部;皮损发于头面、腰背、腹部及四肢近端等处不便浸泡擦洗者,将药粉用开水拌湿,装入布袋(布袋大小,以皮损大小及形状而定)内置于患处,上加1热水袋。日1-2次,每次30-60分钟,每剂连用3-7日,1个月为1个疗程。
|
用药禁忌 |
局部有破损或高烧患者忌用,孕妇及月经期禁用或慎用,严禁内服。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局限性硬皮病81例,男39例,女42例;年龄3-60岁,以中、青年居多;病程几个月至10年以上不等。结果:患部皮肤色泽、弹性恢复正常为痊愈,共61例;局部皮肤变软,弹性有所恢复,但尚有轻微凹陷及萎缩为有效好转,共20例;局部皮损变化不大为无效;有效率达100%。用药时间20日至10个月。本药无副作用,仅少数用后可能使疼痛、肿胀暂时加重,停用或缩短热敷时间或降低温度即可消失。若用后硬斑处发痒如虫行,是治疗有效之征,不必停药。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