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国医论坛1987,(2):44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骨碎补9-45g,酒熟地15-24g,山茱萸12-15g,山药12-24g,丹皮9-12g,泽泻12-24g,茯苓15-25g,白术10-20g,磁石15-45g,葛根15-45g,姜半夏9-15g,姜竹茹12-15g。 |
加减 | 肾阳虚者酌加制附片、补骨脂、菟丝子;汗出甚者酌加煅牡蛎、浮小麦;心悸失眠者酌加炒枣仁、柏子仁;眼花耳鸣者酌加枸杞子、沙苑子、决明子;兼头痛且胀,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者酌加代赭石、钩藤、夏枯草、黄芩;呕吐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 |
功效 | |
主治 | 内耳眩晕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内耳眩晕病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0-60岁;服药3-18剂,平均服药9剂;首次发病22例,16例在3-5年内发作多次。结果:经治疗后,典型症状消失,肾虚和其它兼症得到纠正,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者29例,占76%;典型症状消失,肾虚症状未完全纠正,随访显著好转者5例,占13%;复发者4例,占11%。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