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卫生宝鉴1343年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30g,鳖甲30g,地骨皮30g,秦艽15g,当归15g,知母15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虚劳阴亏血虚,骨蒸壮,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
制备方法 | 上药研为粗末。 |
用法用量 | 每次15g,用水200ml,加青蒿5叶,乌梅1个,煎至140ml,去滓,临卧、空腹各一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肺结核:应用本方加味:秦艽12g,鳖甲12g,地骨皮12g,青蒿12g,当归12g,知母12g,乌梅12g,黄芩12g,银柴胡10g,百部15g,海浮石15g。日1剂水煎服。每晚睡前服。治疗肺结核伴中毒症状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其中Ⅱ型肺结核26例,Ⅳ型肺结核6例。所有病人均有低热37.50-38℃或盗汗,手足心热。结果:痊愈(服药15剂以下,体温恢复正常,盗汗止)29例;有效(服药15剂以下,体温不降,但未降至正常,盗汗减轻)2例;无效(服药15剂,体温不降,盗汗不减)1例。 2.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本方加减:秦艽15g,鳖甲15g,太子参15g,百部10g,地骨皮10g,知母6g,青蒿6g,柴胡6g,乌海6g。气虚甚者加黄芪15g,阴虚甚者加生地15g,痰热甚者加黄芩10g;汗多者加五味子5g。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服药期间,停服其它药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6岁,以3-5岁者为多,占22例。结果:症状完全消失,疗效巩固,随访1年无复发者为痊愈,共18例;症状完全消失,但疗效不巩固者为显效,共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