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5):39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甲:制甘石60g。乙:黄柏30g,黄连30g,黄芩30g,黑山栀30g,连翘30g,大黄30g,白菊花30g,当归30g,赤芍30g,川芎30g,羌活30g,白芷30g,薄荷30g,荆芥30g,防风30g,蝉蜕30g,木贼草30g。丙:海螵蛸6g,荸芥粉9g,冰片7.5g,西黄0.6g,珠粉1.2g,熊胆0.6g,淡硇砂0.3g,朱砂0.3g,蕤仁霜3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角膜溃疡(炎)后近期班、云翳。
|
制备方法 |
先将乙药十七味用清水数次煎汁去渣,然后将甲药浸入乙汁内,日光下晒干,研细。再将丙药、丁药与前药粉一并混合,研磨至极细,细筛过滤,以舌舔之以无渣为度,否则临床应用时易伤角膜。上述研磨最好1日内研制成,并分装入小瓶内,以免泄气。
|
用法用量 |
每日点眼3次,每次极少量眼药粉点于睑结膜囊内,闭眼休息20分钟。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角膜溃疡(炎)后近期斑、云翳80余例,单纯用药者34人(42只眼),结果:视力进步31人(37只眼),无变化3人(5只眼)。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