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正骨1993,5(1):1 |
剂型 | 酒剂 |
药物组成 | 红花、当归、血竭、白芍、细辛、樟脑、乳香、没药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骨伤疼痛症。 |
制备方法 | 上药研为粗末,置白酒内浸泡,容器密封,每日摇荡1次,30日后过滤备用。 |
用法用量 | 以药棉蘸药液涂擦患处,至发热为止。日3次,5日为1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骨伤疼痛症116例,男72例,女44例;年龄9-58岁;间接暴力致伤37例,直接暴力致伤79例,单纯软组织伤84例,合并闭合性骨折(无移位)32例;伤后就诊时间1-10小时64例,11-24小时35例,25-72小时17例;损伤前臂及手部23例,胸胁7例,大腿9例,膝部16例,小腿23例,踝及足部38例。结果:总有效率为95.7% |
药理作用 | 抗炎、镇痛:将本酒剂视实验项目不同搽于鼠、兔的不同部位。结果表明:该方能显著对抗组织胺所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减轻肿胀而呈现较强的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则与方中某些药物具有麻醉性有关。病理观察显示,该方对损伤后组织修复有促进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