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7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生大黄、桃仁霜、鳖甲、琥珀。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子宫内膜异位症。
|
制备方法 |
上药以2:2:2:1比例组成,醋浸,烘干,研末成丸。
|
用法用量 |
每日7g,分2次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7例中,年龄26-44岁;病程3个月至14年。根据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制订的疗效标准判定。结果:痊愈4例,显效9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1.08%;痛经缓解率为89.36%。内异症患者月经或血浆β-EP、DynA1-1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妇女;治疗后血浆β-EP水平显著升高,而DynA1-13无明显变化。
|
药理作用 |
参考D.WonHahn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制模6周后,治疗组动物每日灌服内异Ⅱ号煎剂250ml,含生药14g,相当于成人剂量的30倍。正常对照组、非治疗组不给药。3组均于第4周后处死。迅速取出全脑、垂体,置于100℃生理盐水中煮沸5分钟,取出后分离下丘脑。垂体、下丘脑电子天平称重后,置于玻璃匀浆器内,加入0.1N HCl 1ml制成匀浆,放置100分钟后加入0.1N NaOH 1ml,摇匀,离心3000转/分钟,20分钟,取上清液,置于-20℃低温冰箱中待测。结果:非治疗组垂体、下丘脑β-E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垂体β-EP、Dyna1-13显著低于非治疗组;治疗组下丘脑β-EP绝对值明显高于非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