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8):495
|
剂型 |
合剂
|
药物组成 |
葛根1000g,黄芩1000g,黄柏1000g,白芍1000g,槟榔1000g,秦皮300g,木香600g,白头翁1500g,马齿苋3000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夏秋季急性腹泻。
|
制备方法 |
上药先加水150L浸泡1小时,煎煮至50L后去药渣,浓缩至40L,再加防腐剂,分装于200瓶,每瓶200ml。
|
用法用量 |
成人每次100ml,开水冲服,病情较轻者每日2次,较重者每日3次。恶心、呕吐较著者,可少量多次饮服,每次30-50ml,频频咽下,每日6-10次;或加入生姜汁数滴冲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夏秋季急性腹泻224例患者,男105例,女119例;年龄15-50岁者203例,51-70岁者21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或腹部疼痛和腹泻,每日大便次数:3-5次者42例,6-10次者124例,10次以上者58例。兼有恶寒者101例,发热者99例;恶心、呕吐者161例;病初伴有咳嗽、鼻塞、流清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38例;全身或局部关节疼痛明显者27例。2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其中轻度者89例,中度者87例,重度者48例,约有3/5的患者有较明显的电解质平衡紊乱的表现。粪便检查:稀水样者199例,蛋花样者14例,血水样者11例;粪便镜检:单纯见白细胞者124例,单纯见红细胞者26例,红、白细胞同时并见者47例。中医辨证均属湿热证,其中热偏盛64例,湿偏盛48例。结果:治疗后显效150例(24小时内吐泻停止或明显减少,腹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大便化验正常或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改善),有效65例(上述48小时内达到),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6% 。
|
药理作用 |
体外抑菌试验:将本合剂用肉汤稀释成1:5、1:10、1:20、1:40溶液,分别调整pH值为7.6,灭菌。每一稀释度的药液分别接种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丙种链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每一菌株每稀释度各接种2管(菌液为2白金耳环,药液为2ml),在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判定。凡接种管为阴性者,育传一代,分别接种肉汤及琼脂斜面各1支,再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判定结果。凡两代均为阴性者,判为杀菌;第一代均为阴性,第二代有一管呈现阳性者,判为抑菌。实验结果:在1:20稀释度时,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对丙种链球菌有杀灭作用。在1:5稀释度时,对福氏、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杀灭作用,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