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3,12(4):21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12g,延胡索12g,王不留行12g,枳实12g,白芍30g,金钱草30g,郁金15g,茵陈15g,川楝子15g,大黄10g,甘草10g。 |
加减 | 若胆绞痛明显者,白芍加至60g,甘草加至15g,片姜黄12g;呕吐恶心者加半夏9g,竹茹、陈皮各10g;纳呆脘痞者加陈皮10g,厚朴、焦谷、麦芽各12g;便秘者加大黄至15g,或加瓜蒌15g,番泻叶6g;便溏者去大黄,加茯苓、滑石各12g;病程较长,胁痛不止者加丹参15g,泽兰12g。 |
功效 | |
主治 | 胆管结石。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2周为1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胆管结石120例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73岁。诊断标准:根据全国统一标准,除有必要的症状及阳性体征外,均具备声像学及实验室检查依据。疗效标准:按全国统一的胆石症疗效标准分为治愈、有效、无效3例。结果:本组治愈率为70.8%,总有效率为92.5%。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