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医药学报1990,(3):19-20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芩15g,黄连15g,黄柏15g,丹皮15g,山栀(后入)15g,甘草10g。 |
加减 | 心脾积热者重用黄芩;若见痛势剧烈,溃疡面扩大,融合成片及大便秘结者,原方重用黄连,加大黄、芒硝;若心肾阴虚,虚火上炎,溃疡日久不愈,原方重用黄柏,并与四物合用,以补阴养血,兼清虚火。肾阴虚重者,合用六味地黄汤。 |
功效 | |
主治 | 口腔溃疡。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口腔溃疡60例中,男12例,占20%,女48例;占80%;年龄最小20岁,最大50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1年;初发者11例,反复发作达半年至1年者28例,未达半年者21例。治疗对象:经患者主诉和临床诊断为初发或反复发作者,大多数患者经口服西药消炎药无效。本病分急性口疮和慢性口疮两类。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溃烂点消失,病变区粘膜与周围正常组织类同;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溃烂点变少,病变区粘膜与周围正常组织色泽接近;好转:疼痛有所减轻,溃烂点不明显变化,病变区粘膜与周围正常组织仍有边缘充血环;无效:自觉症状与临床检查均无改变者。结果:治愈8例,占13.3%;显效30例,占50%;好转15例,占25%;无效7例,占11.7%;总有效率为88.4%。其中初次口疮11例,治愈5例,显效6例;反复发作未达半年21例,治愈3例,显效16例,好转1例,无效1例;反复发作达半年至1年28例,显效8例,好转14例,无效者6例。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