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内科摘要1545年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当归3g,芍药3g,茯苓3g,白术(炒)3g,柴胡3g,牡丹皮1.5g,山栀(炒)1.5g,甘草(炙)1.5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肝脾血虚发热,或潮热哺热,或自汗盗汗,或头痛目涩,或怔忡不宁,或颊赤口干,或月经不调,或肚腹作痛,或小腹重坠,水道涩痛,或肿痛出脓,内热作渴。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1.胆囊炎、胆石症:用本方加减:丹皮10g,栀子15g,柴胡10g,白芍20g,当归10g,茯苓15g,白术10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甘草5g。便秘、口苦、心烦加枳实、大黄、玄明粉;身黄、目黄加菌陈、金钱草。日1剂水煎服。治疗胆囊炎、胆石症45例,其中男16例,女29例;年龄以30-49岁为多;病程6月至16年。选择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胆石症或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排除有严重梗阻的胆道感染者,排除有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合并症的病例。结果:2日内疼痛停止者为显效,共10例,占22.22%;4日内疼痛停止或基本停止者为有效,共31例,占68.89%;4日内疼痛不缓解者为无效,共4例,占8.89%;总有效率为91.11%。 2.功能性低热:用本方加味:柴胡15g,当归15g,白芍15g,炒白术15g,云芩15g,薄荷10g,生姜10g,丹参30g,丹皮10g,栀子15g,炙甘草5g。水煎服,连服10-90剂。治疗功能性低热45例,其中女性34例,男性11例。年龄23-45岁;病程1一2年。结果:45例均治愈。其中4-6个月治愈者9例,2-4个月治愈者12例,1-2个月治愈者24例。 3.外伤性外阴血肿:用本方加减:柴胡10g,丹皮10g,栀仁10g,茯苓10g,白术10g,乳香10g,没药10g,穿山甲10g,当归12g,赤芍12g,水蛭6g,甘草梢5g。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3剂为1个疗程。治疗外伤性外阴血肿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20-40岁。结果:治愈30例。其中1个疗程痊愈者10例,占33.3%;2个疗程痊愈者15例,占50%;3个疗程痊愈者5例,占15.7%。 4.更年期综合征:用本方加减:当归12g,白术10g,茯苓15g,白芍18g,柴胡10g,女贞子12g,五味子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甘草10g。日1剂水煎服。主治更年期综合征102例,年龄37-56岁。结果:疗程最短15日,最长62日,症状完全消失92例,基本消失8例,中断治疗2例。 5.皮肤病:用本方加减:当归、芍药、柴胡、白术、茯苓各3g,生姜、甘草各1.5g,薄荷1g,牡丹皮、栀子、荆芥各2g,地骨皮3g。每日1剂,加水600ml煎成300ml,去渣,分3次服。治疗皮肤病14例中,其中湿疹9例,进行性手掌角化症2例、痤疮2例,皮肤瘙痒症1例。部分病例具有全身症状,最多是虚弱体质,胃肠虚弱,易疲劳怕冷,其次为妇女病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有神经质的倾向。结果:有效6例(痊愈、明显好转或减轻);微效7例(皮疹减少、瘙痒减轻);无效1例(服药1年以上无效者)。 6.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用本方适当加减,日1剂水煎服,辅用西药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维生素B等。治疗急性球后视神经炎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14-48岁;双眼34例,单眼11例;疗程最短14日,最长58日,平均30.5日。结果:视力提高6行以上或视力正常,停药后3个月以上未复发者为痊愈,共59眼;视力提高4行以上为显效,共12眼;视力有一定进步者为有效,共6眼;无效2眼;总有效串为97.5%。 7.口腔糜烂型扁平苔癣:用本方加减:丹皮10g,栀子10g,赤白芍各10g,当归20g,茯苓10g,白术10g,生黄芪15g,薏仁30g,陈皮5g,黄芩10g。日1剂水煎服。治疗口腔糜烂型扁平苔藓3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4例;年龄在40岁以下者9例,41-50岁者19例,50岁以上者7例,其中40岁以上女性18例,占总例数的51%。结果:治疗后局部充血糜烂消失,全身症状基本消失为显效,共10例,占28.6%;局部充血糜烂基本消失,但有时有反复,全身症状明显好转为有效,共18例,占51.4%;局部病损改善不大,或虽有改善但病情反复较大。全身症状有轻微改善或无明显改善为无效,共7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