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3(2):93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乌梅15-30g,黄连4.5-6g,花椒4.5-6g,柴胡6-10g,枳壳6-l0g,白芍15-30g,炙甘草6-10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胆道蛔虫症。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儿童酌减。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胆道蛔虫症100例中,男64例,女36例;7-13岁67例,14-30岁33例;病程1日内61例,2日内28例,3日内5例,4日以上6例。诊断依据:起病急、右上腹阵发性钻顶样疼痛;恶心呕吐等,大便检查见蛔虫卵,血常规,嗜酸性白细胞4%。疗效标准:一周内疼痛消失且未复发者为痊愈,其它为无效,结果:治愈9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