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辽宁中医杂志1991,(9):24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汉防己15-30g,生黄芪30g,生地15-30g,淮山药12g,山萸肉9g,泽泻9-15g,土茯苓30g,丹皮12g,丹参15-30g,卫矛15g
|
加减 |
肾气不足、下焦阳虚、形寒肢冷加熟附子9-15g,肉桂3g;脾肾阳虚、水肿甚加炒白术12g,车前子15-30g,川牛膝、天仙藤各15g;阴盛火旺、面部升火、小溲涩痛加知母、黄柏各12g;肝阳偏亢、头晕痛剧加生石决、珍珠母各30g;湿热内蕴、浊气上逆、呕吐甚加苏叶9g,川连3g,青麟丸6g分吞;虚风内动、手足抽掣加抗白芍、炙龟板各15g,生牡蛎30g。
|
功效 |
|
主治 |
肾性高血压。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服药30日为1个疗程,连服l-3疗程。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肾性高血压48例,分为肾衰组、肾炎组。肾衰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在30岁以下2例,31-50岁16例,50岁以上16例。肾炎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30岁以下1例,31-50岁8例,50岁以上5例。两组年龄最小分别为25和22岁,最大分别为65和62岁。原发病均系慢性肾小球肾炎。48例患者均伴有高血压,根据1979年郑州全国心血管病会议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舒张压水平分型,肾衰组中临界有4例,轻型13例,中型12例,重型5例;肾炎组轻型8例,中型3例,重型3例。疗效根据1979年全国心血管病郑州会议制定的标准评定。结果:肾衰组,显效19例,占55.9%;有效14例,占41.2%;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为97.1%。肾炎组显效12例,占85.7%;有效1例,占7.l%;无效1例,占7.1%;总有效率为92.9%。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