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2):34 |
剂型 | 片剂 |
药物组成 | 首乌,蒲黄等。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常规服用。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实验分正常组、造型组、血脂平组,均服用基础饲料,其组成(%)为:糖麸35,面粉15,玉米粉20,槐树叶粉18,鱼粉10,骨粉2,食盐少许,按每只兔每日100g分2次喂,饮水不限。其中正常组仅取基础饲料;造型组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加造型剂[胆固醇0.5g十蛋黄粉3g/(日·兔)];血脂平组在造型组服用的基础上加血脂平浸膏粉,每日每只兔1.8g。结果:血脂平组血清总胆固醇(TC)显著低于造型组(P<0.001);HDL-C/TC比值显著高于造型组(P<0.005);主动脉条湿重、主动脉病变广度以及主动脉组织中的TC、胆固醇脂等指标与造型组之间都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动物进服血脂平13周,检查动物肝、肾、造血功能均无明显损伤。对人耳白兔实验性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市售体重1.5-2kg青紫兰雄兔,随机分组:①空白对照组,仅服基础饲料;②造型对照组取基础饲料100g/g-造型剂;③安妥明防治组服基础饲料+造型剂。安妥明30mg/(日·兔);④血脂平防治组:基础饲料+造型剂+血脂平浸膏粉1.8g/(日·兔)。实验间期测定各项指标,且在实验时用气栓处死动物,立即解剖,抽取主动脉部到腰部主动脉分叉部,纵剖后描述斑块面部,以及定位切取主动脉,心、肝、肾组织作病理切片观察。①体重增长的比较:进服血脂平的实验体重增长值与进食基础料和造型对照组相比,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与安妥明比较也无显著意义。②对血清脂质的影响:各组原始血清脂质值.均无明显差异,而实验前后比较,血脂平显示明显的降低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③对主动脉和肝脏脂质含量(mg/dl组织湿重)的影响:安妥明与血脂平有明显减少TG堆积作用。①长期大量服用血脂平,实质脏器与骨髓造血功能未见明显损伤。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