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6):343
|
剂型 |
洗剂
|
药物组成 |
榨树皮、鬼针草、穿山龙、白头翁、猪苓。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腹泻。
|
制备方法 |
上药均经粉碎烘干后制成粗粉,按比例混合后,50g为1剂,填充于由聚氨酯泡沫海绵经热熔压成圆盘形的擦拭器内,每剂填1个。
|
用法用量 |
将擦拭器内中草药粗粉,水煎后,将患儿双足浸入盆内液中,以擦拭器蘸液反复擦洗膝关节以下部位,重点擦洗足三里、三阴交以及腹泻特效止泻穴(位于足外踝垂线与足蹠底皮肤相交处)。日1剂,每次10-30分钟,每日早、午、晚各1次。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腹泻:治疗组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13日至7岁。对照1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个月至7岁。对照2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个月-5岁。对照1组采用庆大霉素加多酶片常规口服。对照2组采用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草河车、猪苓),每日l剂,分2次口服。3组中轻度或部分中度脱水患儿配合ORS口服补液。对部分中度或重度脱水患儿配合静脉补液法。疗效标准:痊愈:治疗3日内大便次数≤3次/天,性状与镜检正常,其他症状消失。有效:治疗3日内,日大便次数或量较治疗前减少一半或一半以上,镜检正常或较前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68例(75.6%),有效17例(18.9%),无效5例(5.6%),总有效率为94.4%。对照1组痊愈4例(13.3%),有效8例(26.7%),无效18例(60.0%),总有效率为40.0%。对照2组痊愈9例(15.0%),有效9例(45.0%),无效2例(10.0%)。冶疗组与对照2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1组,P<0.01;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1、2组(P<0.01)。3组临床观察指标比较:经F及Q检验示:3组平均止泻天数、平均日泻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平均止泻天数试用组与对照1、2组比较,对照2组与对照1组比较,P均<0.01,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