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金匮要略206年前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菊花300g,白术75g,细辛23g,茯苓23g,牡蛎23g,桔梗60g,防风75g,人参23g,矾石23g,黄芩38g,当归23g,干姜23g,川芎23g,桂枝23g。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
制备方法 | 上十四昧,杵为散。 |
用法用量 | 每次3-9g,日1次用酒调服。 |
用药禁忌 | 服药期间禁鱼、肉、大蒜。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应用本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病:菊花10g,白术10g,细辛3g,茯苓3g,牡蛎3g防风10g,桔梗5g,人参3g,矾石3g,黄芩5g,当归3g,干姜3g,川芎3g,桂枝3g。临床症状者改用汤剂,菊花最多用至80g。症状缓解后,按原药量比例制成散剂(或装入胶囊),每服5g,每日3次。症状如无明显寒热偏盛,方中药量比例一般不作增减。服药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3个疗程。在用侯氏黑散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降脂药物2周,检查血压、血脂,治疗后期再复查血压、血脂以资对照。治疗高血压病患者103例,男8l例,女22例;年龄37-71岁;按1972年全国防治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座谈会对高血压病的分期修订标准。结果:治疗前,收缩压均值26.1kPa,治疗后均值21.1kPa,均值差下降5kPa;治疗前舒张压均值17.1kPa,治疗后均值14.2kPa,均值差下降2.9kPa。血脂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均有较大幅度下降;103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治疗前均值7.72mmol/L,治疗后均值5.95mmol/L,均值差1.77mmol/L。甘油三酯治疗前均值1.79mmol/L,治疗后均值为1.38mmol/L,均值差0.4lmmol/L、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P<0.01。 又有报道:用菊花40g,白术10g,防风10g,桔梗8g,黄芩5g,当归3g,人参3g,川芎3g,细辛3g,干姜3g,桂枝3g,明矾3g,牡蛎3g,白茯苓3g。病情重者,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2-3次,病情缓者,为散剂,每次服15g,每日2次。治疗高血压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60岁,病程1-10年。血压均在20.0/12.0kPa(150/90mmHg)以上。结果:血压降至18.7/12.0kPa(140/90mmHg)以下,临床症状消失,追访1年未复发者为临床治愈,共13例;血压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临床主要症状消失者为显效,共16例;无效3例。 又有报道:用菊花40g,白术10g,细辛3g,茯苓3g,牡蛎3g,桔梗8g,防风10g,人参3g,白矾3g,黄芩5g,当归3g,干姜3g,川芎3g,桂枝3g。将原方散剂改为汤剂,每日1付,15日为1疗程。血压下降后改为散剂,每服4g,1日3次冲服。治疗高血压病68例。结果:有效29例,好转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1%。 另有报道:用菊花40g,白术10g,细辛、茯苓、牡蛎、人参、当归、矾石、干姜、川芎、桂枝各3g,防风10g,桔梗8g,黄芩5g。为散,每次3-9g,用酒调服,每日1次。治疗高血压病53例,男38例,女15例。合并冠心病11例,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2例。本组符合高血压病Ⅰ期30例,Ⅱ期10例,Ⅲ期13例。结果:显效14例,好转32例,无效7例。 |
药理作用 | 对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将上药研成碎末,水煎30分钟,过滤后用蒸馏水配成10mg/1ml溶液。选用雄性大耳白兔,体重1000g。经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侯氏黑散可降低组织匀浆液脂质氧化物的含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本品有较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作用,故可减经组织缺血造成的损伤,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病的机理之一。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